贴近日常的泌尿科诊疗
男性的泌尿科疾病包括频尿、残尿感、排尿困难等前列腺肥大症,前列腺癌、膀胱癌、肾癌等恶性肿瘤,以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/生殖器感染等。早期治疗介入至关重要,因此当出现不适症状时,建议尽早就诊。
本院的治疗对象疾病
男性泌尿科常见症状
如有以下症状的男性,可以随时向本院咨询。
排尿相关问题
- 上厕所频繁(频尿)
- 夜里多次因尿意醒来(夜间频尿)
- 忍不住尿急,突然需要上厕所
- 有尿失禁或担心尿失禁
- 小便困难,尿流较弱
- 排尿时间过长
- 排尿后仍有残留感(残尿感)
- 排尿时或排尿后有疼痛
- 有血尿(尿中混有血)
- 尿道有脓样分泌物
阴部和睾丸相关症状
- 睾丸或阴囊疼痛
- 阴囊肿胀,左右大小不一
- 觉得睾丸变小了
- 阴囊有血管突出(血管瘤)
- 睾丸或阴囊增大
检查结果相关疑虑
- 健康检查时被指出尿潜血或蛋白尿
- PSA(前列腺癌标志物)值偏高
性功能相关咨询
- 难以勃起(ED)
- 性欲减退
排尿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,但有时也可能隐藏着泌尿器疾病。很多泌尿器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,可以改善症状并预防病情发展。
如果您已经服用药物治疗排尿问题,但仍然没有明显改善,请向我们咨询。
特别是出现“上厕所频繁”“夜间多次起床”等症状时,
- 白天的排尿次数超过8次
- 夜间排尿超过2次
这类频率可以作为参考标准。
然而,个人的感受有所不同,如果您觉得“最近上厕所的次数增多了”,请考虑尽早就诊。
前列腺肥大症
前列腺肥大症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,前列腺增大并压迫尿道,从而引起排尿问题的疾病。尤其在50岁以上的男性中较为常见,随着年龄的增长,发病频率逐渐增加。
前列腺肥大症的症状
- 上厕所频繁(频尿)
- 夜间多次因尿意醒来(夜间频尿)
- 尿流变弱
- 尿难以排出,开始时需要时间
- 排尿中途停顿
- 有时感觉尿流弱
- 有残尿感
等
原因与机制
前列腺位于膀胱下方,环绕尿道。当前列腺因年龄增长或男性激素变化等因素增大时,会压迫尿道,导致排尿困难。
前列腺肥大症的检查
首先,通过问诊了解症状、出现的时间、既往病史、所服药物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。如有需要,还会进行尿液检查、血液检查、超声波(超声)检查、残尿测定等。
超声(超声波)检查
通过超声波检查可确认前列腺的大小。
血液检查
通过血液检查测量血清PSA(前列腺特异抗原)值。如果值较高(超过4ng/ml),可能怀疑前列腺癌。然而,PSA值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前列腺癌。需要进行MRI检查等,并判断是否需要前列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来确诊是否为癌症。
前列腺肥大症的治疗
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基础。根据前列腺的大小、残尿量、频尿和急迫感的程度等,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。大多数情况下,药物治疗能带来改善,但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,则可能考虑手术治疗。手术时,使用激光切除肥大的前列腺。
前列腺炎
前列腺炎是前列腺发生炎症的疾病,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。
这种泌尿器疾病广泛出现在年轻至中老年的男性中,常导致排尿时的不适感、下腹部或会阴部的疼痛等症状。
前列腺炎的种类
急性前列腺炎
多由细菌感染引起,症状包括频尿、排尿时的疼痛、排尿困难,此外,可能会突然出现38°C以上的高烧。若病情进展,可能伴有寒战、肌肉痛、关节痛,并可能出现尿闭,即完全无法排尿。
慢性前列腺炎(细菌性/非细菌性)
有时由细菌感染引起,有时则是原因不明(非细菌性)的慢性炎症或疼痛持续存在。症状包括排尿不适、下腹部或会阴部的钝痛、不适感、精液中混有血液等。慢性前列腺炎通常伴随前列腺周围的疼痛或不适感,但不会发热。
原因与机制
急性前列腺炎
急性前列腺炎是由于尿道内的细菌进入前列腺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。
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常是引起急性前列腺炎的原因,病人可能突然出现发热、排尿时的疼痛、频尿和排尿困难等症状。
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导致前列腺内积脓,引发“前列腺脓肿”或“败血症”等严重并发症。如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,应尽早就诊。
慢性前列腺炎(细菌性/非细菌性)
慢性前列腺炎持续超过三个月,出现骨盆内或下腹部的不适、排尿问题,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,也可能是非细菌性类型。
- 自行车或摩托车等可能压迫前列腺的活动
- 长时间久坐的办公、开车等姿势
- 由于前列腺位于身体下部,容易出现血液滞留,导致血液循环障碍,进而引发慢性炎症
- 不规律的生活、睡眠不足、压力
- 饮酒、辛辣食物、咖啡因等刺激物的摄入
- 免疫力下降或缺乏运动,增加感染风险
非细菌性前列腺炎(慢性骨盆痛综合症)未能明确发现细菌感染,可能与神经或肌肉的过度紧张、自律神经失调等因素有关。
前列腺炎的检查与诊断
首先,通过问诊了解症状、发病时间、既往病史、所服药物内容以及存在的困扰等。如有需要,还会进行尿液检查、血液检查、超声波(超声)检查、残尿测定等。
急性前列腺炎的检查与诊断
- 尿液检查:检查白血球和细菌的有无,确认炎症和感染的程度。
- 血液检查:测量炎症反应,并根据需要测量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“PSA(前列腺特异抗原)”值。
慢性前列腺炎的检查与诊断
- 尿液检查:检查白血球是否存在,是否有细菌感染的可能。
- 超声波(超声)检查:检查前列腺的肿胀、钙化和血液流动异常(淤血)等慢性变化。
前列腺炎的治疗
急性前列腺炎的治疗
- 主要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抗菌药物进行感染抑制治疗。
- 如高烧或剧烈疼痛等重症病例,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或点滴治疗。
- 由于可能引起尿闭,需特别小心。
- 如有需要,我们会将您介绍至合作医院,确保住院、精密检查和手术的顺利进行。
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
- 口服抗菌药物和消炎止痛药
- 使用调节自律神经的药物
- 改善生活方式(避免长时间久坐、压力、饮酒和刺激物摄入等)
急性和慢性的治疗方法不同,但无论哪种类型,早期发现、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是恢复的关键。如有症状,请尽早咨询,不要忍耐。
前列腺炎的预防
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缓解后,仍有可能复发。通过减少日常生活中的前列腺负担,可以降低复发风险。
避免长时间久坐
长时间坐着工作或开车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,给前列腺带来压力。每1至2小时站起来走动,或在椅子上放置垫子来减轻前列腺压力。
温暖身体
泡澡时充分浸泡在热水中,以促进骨盆内血液流动。除了洗澡,还要注意保持下半身温暖(使用保暖内衣、腹部暖袋等)。
养成适度运动的习惯
即使是散步或拉伸等轻度运动,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压力。根据个人情况保持运动。
控制饮酒
酒精会刺激前列腺,导致炎症或肿胀。症状出现时,应尽量避免。
前列腺癌
2020年度,前列腺癌成为日本国内诊断率最高的癌症。虽然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,但通过早期发现,能够提高在不进行前列腺全切除的情况下治疗的可能性。
因此,建议50岁以上的人定期进行检查。
前列腺癌的检查通过血液检查(PSA:前列腺特异抗原)进行,仅通过采血就可以进行筛查。如果PSA值异常,江户川医院将进行MRI检查和前列腺针活检,进行准确诊断。
前列腺癌的症状
前列腺癌在早期很难自觉,但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
- 排尿困难,排尿时间长
- 夜间频繁起床(夜间频尿)
- 血尿
- 骨痛(转移的情况下)
如果有这些症状,应避免与其他前列腺疾病(如前列腺肥大或炎症等)混淆,需要进行诊断。
原因与风险因素
前列腺癌的明确原因尚未解明,但已知有一些风险因素。主要风险包括年龄(尤其是60岁以上)、家族历史(父亲或兄弟有前列腺癌病史)、高脂肪饮食、男性激素的影响等。
虽然有这些风险因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病,但为了早期发现,定期进行PSA检查是非常重要的。
前列腺癌的检查与诊断
首先通过采血测量PSA值。这是前列腺分泌的蛋白质,PSA值的升高不仅是癌症的标志,还可能在前列腺肥大或炎症中升高。
PSA检查(前列腺特异抗原)
通过血液检查测量PSA值。PSA是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,是有效的筛查手段。一般来说,PSA值超过4.0ng/mL时,建议进行精密检查。
※PSA值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癌症,前列腺肥大或炎症也可能导致值升高,因此需要谨慎评估。根据需要,本院与江户川医院合作,推荐进行MRI和活检等精密检查。
前列腺癌的治疗
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根据癌症的进展程度(分期)以及患者的年龄和体况来选择。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:
外科治疗(手术疗法)
前列腺癌的根治治疗之一,通常是进行前列腺全切除术。
- 开腹手术:切开下腹部进行前列腺摘除
- 腹腔镜手术:在腹部开小孔,通过摄像头和器具进行摘除
- 机器人辅助手术(达芬奇):精确操作,低侵袭且高精度手术
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尿失禁或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。因此,考虑到对身体的负担及生活质量(QOL)的影响,需要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进行充分的考虑。
放射治疗
通过高能量放射线照射癌细胞以进行破坏。
对于手术困难的患者或早期癌症患者也可以作为治疗选择。放射治疗也可能引起尿道和直肠的刺激症状。
内分泌治疗(激素治疗)
前列腺癌因男性激素(睾酮)促进生长,通过抑制激素的作用来防止癌症的进展。
化学治疗(抗癌药物)
对于激素治疗无效的“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”,使用抗癌药物抑制癌细胞的增殖。
Focal therapy(前列腺癌局灶治疗)
当癌症仅限于前列腺的一部分时,采用这种方法仅治疗病变区域。
- 为了保存正常前列腺组织和神经,对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较小
- 可进行短期住院或日间治疗,身体负担小
- 本院会对符合条件的患者与江户川医院合作进行治疗。
诊断为前列腺癌后,希望进行功能保留而非全切除术的患者适合此治疗。若您对焦点治疗有兴趣,我们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。
江户川医院合作体制
需要手术时,由院长古贺祥嗣医师担任副院长的江户川医院进行手术。治疗后的后续观察、内分泌治疗、定期检查等将继续由本院跟踪随访。我们建立了无缝连接地区医疗和高级医疗的体制,为患者提供安心与减轻负担的支持。
尿路感染症
尿路感染症是指尿道、膀胱、肾脏等尿路系统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。尿液在肾脏中产生,经过输尿管、膀胱、前列腺(男性专有)和尿道排出体外。当尿液经过这些通道时,炎症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症状。
尿路感染症的症状
根据炎症的位置,尿路感染症可分为尿道炎、膀胱炎、肾盂肾炎、前列腺炎等。尿道炎和膀胱炎会导致排尿时的痛感、频繁排尿、血尿等排尿相关症状;而肾盂肾炎、前列腺炎、附睾炎则可能引发发热、背部疼痛、下腹部或睾丸疼痛等症状。
原因与感染机制
尿路感染症的主要原因是细菌(如大肠杆菌)从尿道口进入引发感染。通常,尿液具有杀菌作用,尿道的流动也起到了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。然而,由于以下因素的影响,防御功能可能会降低,导致更容易发生感染:
- 排尿障碍(前列腺肥大、膀胱功能障碍等)
- 水分摄取不足导致尿量减少
- 经常忍尿
- 性交(尤其是女性)
- 尿道内有导尿管的情况
检查与诊断
- 尿液检查(检查细菌、白血球是否存在,炎症的程度)
- 超声波检查(检查肾脏和膀胱的状态)
尿路感染症的治疗
- 通过抗菌药物(口服或静脉注射)进行治疗
- 对于症状较重或反复复发的情况,需进行精密检查
即使症状轻微,如果放任不管,可能会发展为肾盂肾炎。如果出现排尿时的痛感、不适、发热、下腹部疼痛等症状,请尽早咨询。
尿道炎
尿道炎是尿道发生炎症的疾病。主要是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尿道,引发排尿时的痛感、不适、瘙痒、分泌物等症状。若放置不治,可能导致前列腺、膀胱、肾脏等部位的感染,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。
尿道炎的症状
- 排尿时的痛感(灼热感)
- 尿道的瘙痒或不适
- 尿道口分泌物(脓液或粘液等)
- 尿液浑浊、残尿感
- 发热(若病情加重)
※女性可能症状较轻微。
※男性通常症状较为明显。
原因与感染机制
尿道炎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。
感染性尿道炎
通过性交传播较为常见,因此通常被归类为性传播疾病。
- 淋病菌(淋病):性传播疾病。特征为强烈的排尿痛和脓状分泌物
- 衣原体:性传播疾病。轻微的排尿痛和粘稠分泌物
- 其他细菌:如大肠杆菌等。尿道接触或导尿管等情况也可能成为感染源
非感染性尿道炎
也可能因以下因素导致尿道炎:
- 导尿管插入或膀胱镜检查等医疗操作
- 强刺激性清洁剂或肥皂
- 尿道受到外力刺激(压迫、创伤)
- 过敏或免疫反应
检查与诊断
根据症状和感染可能性,进行以下检查:
- 尿液检查(检查白血球及细菌是否存在)
- 尿道分泌物培养检查
- 性传播疾病的PCR检查(衣原体、淋病菌)
- 如有需要,还会进行超声波检查和血液检查
尿道炎的治疗
根据病因使用抗菌药物(抗生素)进行治疗。
※有时需要与伴侣共同治疗。
※为了预防复发,请按照医嘱完成所有药物的服用。
精巣上体炎(副睾丸炎)
精巣上体炎是细菌感染导致精巣后方的“精巣上体(副睾丸)”发生炎症的疾病。
精巣上体是暂时储存精子并使其成熟的重要通道,成熟后的精子会通过此通道在射精时送到尿道。当细菌进入精子通道并逆流至精巣上体时,便会引发此病。
精巣上体炎的症状
初期通常由轻微的疼痛开始,往往在数小时到1天内迅速恶化,因此早期就诊非常重要。
- 阴囊(睾丸袋)一侧肿胀、剧烈疼痛
- 发热(38°C以上)及寒战
- 发红肿胀,触摸时感到疼痛
- 排尿不适、频繁排尿
- 因阴部不适而无法行走
原因与感染机制
- 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(尿道或膀胱中存在的细菌,因排尿障碍或残尿等情况逆流至精巣上体引发感染)
- 性传播疾病(STI)引起的细菌(在年轻人中,衣原体或淋病菌等性传播疾病是常见原因)
- 中老年人有前列腺肥大等排尿问题(由于尿液逆流等原因引发感染)
检查与诊断
尿液检查(检查细菌或白血球的有无)
超声波检查(阴囊超声)
检查精巣与精巣上体的状态及血流
血液检查(检查炎症反应及感染扩展情况)
精巣上体炎的治疗
- 轻症情况下:口服抗生素并保持休息
- 重症或高热、强烈肿胀的情况:需要通过点滴治疗
- 通过冷敷和固定阴囊来缓解疼痛
- 如因性传播疾病引起,也需要进行伴侣治疗:若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,应进行精密检查
炎症若导致精管阻塞,可能会堵塞精子的通道,进而导致男性不育。症状缓解后,建议继续进行精液检查以及泌尿科的定期随访。
性传播疾病
性传播疾病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的总称。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包括衣原体感染、淋病、生殖器疱疹、尖锐湿疣、梅毒、HIV等,感染风险无关性别和年龄。此外,许多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,因此可能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感染传播给伴侣,因此需要特别小心。
性传播疾病的症状
- 排尿时的痛感、瘙痒
- 生殖器的瘙痒、溃疡、水疱
- 发热、下腹部疼痛
- 阴部或肛门周围的疣
各类症状与治疗
衣原体感染
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,可能在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持续进展。
- 男性症状:排尿痛、尿道瘙痒、透明分泌物、精巣痛或肿胀
- 女性症状:下腹痛、性交痛、白色分泌物、严重的月经痛
- 治疗方法:通过尿液检查或PCR检查确诊后,使用抗菌药物(大环内酯类、氟喹诺酮类等)进行治疗。
淋病
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,若不治疗,可能引起不孕或炎症性疾病。
- 男性症状:强烈的排尿痛、黄色脓性分泌物、附睾炎
- 女性症状:症状不明显,但可能有分泌物增多或下腹部不适
- 治疗方法:使用抗生素治疗。由于通常伴有衣原体感染,需要同时治疗。
生殖器疱疹
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,伴有小水泡和强烈的疼痛。
- 症状(男女通用):生殖器周围水泡或溃疡、疼痛、淋巴结肿大、排尿痛
- 复发: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复发,治疗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。
- 罕见并发症:由厄尔斯伯格症候群引起的排尿障碍(主要是女性)
尖锐湿疣
由人乳头状瘤病毒(HPV)感染引起,在生殖器和肛门周围长出疣。
- 症状:可能长出鸡冠状的多个疣。疼痛较轻,但易复发。
- 治疗方法:使用外用药(贝塞尔那霜)或液氮冷冻疗法。本院根据症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。
梅毒
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细菌感染,若进展,会出现全身症状。
- 初期症状:生殖器等部位出现硬结,疼痛较轻
- 进展后:全身出现红色皮疹(玫瑰疹)、发热等
- 治疗方法:通过服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,外用药(贝塞尔那霜)或液氮冷冻疗法。本院根据症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。
HIV感染
HIV病毒感染会导致免疫力下降,可能发展为艾滋病(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)。
- 初期常无症状,但由于存在传播给他人的风险,因此早期检测和诊断非常重要。
- 治疗方法:目前通过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HIV的增殖,早期治疗能够帮助维持长期健康。
男性更年期障碍(LOH症候群)
男性更年期障碍是由于加龄或压力导致男性荷尔蒙(睾酮)减少,自律神经紊乱,从而引发一系列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症状的疾病。也称为“LOH症候群”(加龄男性性腺功能低下症候群)。通常发生在40至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,但近年来也有年轻人发病,因此无论年龄大小,都需要特别关注。
男性更年期障碍的症状
身体症状
- 发热、出汗、畏寒、心悸
- 疲劳、易疲倦、肌力下降
- 频尿、便秘、腹泻、肩膀僵硬、关节痛
- 勃起功能下降(ED)、晨勃减少
精神症状
- 易怒、焦虑、抑郁倾向
- 缺乏动力、注意力下降
- 睡眠障碍(失眠或嗜睡)
性功能症状
包皮无法复位的紧急状态
- 性欲减退
- 勃起能力下降
这些症状会影响日常生活,如果不加以处理,可能会增加高血压、脂质异常症、糖尿病、心肌梗塞、脑梗塞等生活方式疾病的风险。
原因和机制
- 男性荷尔蒙减少
男性荷尔蒙“睾酮”与肌肉、骨骼的维持、性功能和认知功能等有关。随着年龄增长,睾酮的分泌量减少,从而引发更年期障碍。此外,睡眠不足、营养不均衡、过度压力等生活方式问题也可能导致睾酮下降。
荷尔蒙平衡的紊乱会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,导致抑郁、失眠、疲劳等症状。
诊断
问诊、AMS评分(男性更年期国际评估问卷)
通过抽血测定男性荷尔蒙(游离睾酮)水平
男性更年期障碍的治疗
- 睾酮补充疗法(TRT):注射等方法,期望改善肌肉量、性功能和情绪。
- 调整睡眠、运动、饮食等生活习惯
- 压力管理